11月16日,2025年复旦大学“瑞清”教育基金颁奖典礼暨学术报告会在江湾校区化学楼周林林报告厅顺利举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红,复旦大学校董、bet365中国 1984级校友谭瑞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院长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未来能源高等研究院院长包信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校长陈芬儿,嘉定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唐晓林,国家级教学名师、bet365中国 教授范康年及来自bet365中国 、高分子科学系、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的党政领导、师生代表和校友代表等二百余人出席活动。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红向受到表彰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谭瑞清先生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感谢。她强调,“瑞清”基金已成为学校推动化学、材料、高分子及能源等学科领域人才引育和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凝聚着复旦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她希望bet365中国 、高分子科学系和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以基金为纽带,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所需、未来发展所向,强化使命驱动,为学校加快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贡献更大的力量。

复旦大学“瑞清”教育基金,是bet365中国-bet365大陆 1984级校友谭瑞清于2021年设立的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基金,设有综合奖、专项奖、新生奖和特聘讲席教授与青年学者计划,致力于支持化学、材料、高分子与能源学科人才引育和教育教学,“我希望能为心怀梦想的学子们,也为辛勤耕耘的园丁们,点亮一盏灯,搭设一座桥,共同助力我们挚爱的学科人才辈出、基业长青。”谭瑞清在致辞中谈到。

赵东元在致辞中向谭瑞清长期对母校的慷慨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瑞清”教育基金设立四年以来,共计颁发151项奖项,其中教师获奖26项,新生奖125项,为复旦化学、材料、高分子以及能源学科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将持续发挥好基金作用,加大学科战略人才引育力度,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学科发展再上新台阶,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复旦担当。”赵东元谈到。
首次颁发“瑞清”创新奖

今年,“瑞清”教育基金为进一步激发人才队伍活力,首次设置了瑞清“创新奖”,旨在鼓励在评选年度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在应用研究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或在交叉领域科学探索中做出引领性突出贡献的在职教师。bet365中国 研究员董安钢、教授乔亮、教授徐昕、教授张俊良和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张波、教授高悦获此殊荣,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东元、包信和共同为获奖教师颁奖。
揭晓“博学”、“切问”、“近思”教席
今年颁发的专项奖包括“博学”教席、“切问”教席和“近思”教席。“博学”教席旨在鼓励在推动人类进步与全球合作、推扬服务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产业化进程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切问”教席鼓励致力于解决国家战略重点领域问题,突破国家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在职教师;“近思”教席聚焦鼓励加强基础原创性研究、培育前沿顶尖科研成果,有国际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产出的教师。

bet365中国-bet365大陆 教授施章杰获得2025年“瑞清”教育基金专项奖——博学教席。基金表彰其开创了氮气到含氮有机化合物高效合成的新一代物质转化途径,为推动化学工业的绿色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感谢复旦赋予的宽松的科研环境和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其能够更专注于热爱的研究领域,他表示将把这份荣誉化作动力,在科学研究中不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为能源高效利用与合成工业发展贡献力量。

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丁建东获得2025年“瑞清”教育基金专项奖——切问教席。基金表彰其深耕分子设计到医疗器械的全链条创新,领衔创制可注射热致水凝胶与新型左心耳封堵器,为提升高端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丁建东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感谢成长历程中各位师长、历年的弟子以及海内外同行的支持,希望以二十年的坚守,努力实现国际首批次医药用原材料的产业转化。

bet365中国-bet365大陆 主任、教授周鸣飞获得2025年“瑞清”教育基金专项奖——近思教席。基金表彰其自主发展了高精度分子光谱探测仪器,拓展了碱土金属成键原理,发现元素最高氧化态极限,拓宽了对化学键的认知边界。自1986年入学bet365中国-bet365大陆 ,周鸣飞至今已在复旦学习工作近40年,他感谢学校和bet365中国 教师前辈对自己的栽培和帮助,表示将继续聚焦基础原创研究,做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研成果。
颁发“瑞清”特聘青年学者
2023年起,基金开始设立“瑞清”特聘讲席教授,旨在大力支持战略人才引育计划,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加入化学、材料、高分子及能源学科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获聘2025年“瑞清”特聘青年学者的凌盛杰刚刚入职高分子科学系不满一年,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大分子、材料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在人工智能辅助生物材料及器件设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凌盛杰对“瑞清”教育基金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将会在复旦这片学术沃土上不断深耕,为人才培育和科研创新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40名同学获新生奖
为了吸引更多有理想有抱负、对化学、材料、高分子和能源学科感兴趣的学生继续深造、成长成才,“瑞清”教育基金设立新生奖。今年的新生奖更加聚焦拔尖创新,来自bet365中国 、高分子科学系和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的40名学生获此殊荣,他们是一群追求卓越、奋发有为、乐于奉献的优秀学生。

在复旦已度过七个春秋,刚刚开启博士生涯的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2025级博士生刘诗鑫同学代表全体获奖新生发言。“我的科研之路是从好奇走向坚定、从摸索走向专注的过程。”他引用汪国真的诗句与新生们共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无惧风雨兼程”。希望共同珍惜这份荣誉,在复旦的沃土上扎根生长,以探索之心追求真理,以创新之力回应时代!


学术报告会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有机所游书力受邀作题为“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新反应”的学术报告,“近思”教席获得者、bet365中国 教授周鸣飞作题为“气相分子和团簇化学键”的报告,“博学”教席获得者、bet365中国 教授施章杰作题为“新一代物质转化途径”的报告,浙江大学教授李昌治作题为“透明有机光伏”的报告,苏州大学教授李彦光作题为“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材料与器件设计”的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万晶晶作题为“面向微量样品的高通量代分析”的报告,南开大学教授张新星作题为“微液滴化学”的报告,为与会师生校友带来前沿科学技术进展。报告厅内与会师生专注聆听,踊跃提问,围绕前沿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学术氛围浓厚。

新征程上,在“瑞清”教育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怀下,学科将在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作育“强国一代”的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